古代人在提及年龄时,通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称谓,来代替具体的年岁数字。
例如:
1岁以下被称为“襁褓”,2至3岁则被称为“孩提”。
女孩7岁被称为“髫(tiáo)年”,男孩8岁则被称为“韶年”。
10岁以下的孩子被称为“黄口”。
10岁则被称为“幼学”,意味着开始学习。
15岁被称为“志学”,意味着要开始发奋学习。
而13至15岁则被称为“舞勺”,宫廷雅乐舞蹈之一。
15至20岁则被称为“舞象”,这个阶段是学习射御的时期。
女孩12岁被称为“金钗”。13、14岁则被称为“豆蔻年华”。
女孩15岁被称为“及笄”(jí jī),意味着女孩已经长大成人。
16岁的女孩则被称为“碧玉”。到了20岁,女子被称为“桃李”。
而24岁的女子则被称为“花信年华”,意为年轻美丽。
20岁的男子称为“弱冠”。30岁成家立业为“而立”。
40岁称为“不惑”,明辨是非。
人到50岁“知天命”,受之于天,立身于己。
60岁称之为“花甲”和“耳顺”。
到了70岁称之为“古稀”。
“杖朝之年”指80岁。“鲐(tái)背之年”为90岁。
“耄耋”(mào dié)泛指八九十岁。百岁老人称为“期颐”。
儿童称为“垂髫”(tiáo)。少年和青少年称为“束发”。
“皓首”、“白首”代表人已经年老。
长寿老人称为“黄发”。
这些词语都源自《桃花源记》。
不同的年龄称谓,反映了前人的生理特征,和对传统文化的沿袭,文字内涵充满了魅力。
欢迎光临 杏吧_性吧_sex8_杏吧有你春暖花开 (http://www.rujiao15.life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2 |